今年2月,58岁的黄叔觉得腹部不适,两次就医分别诊断为胃炎和肝癌,但找不到原发病灶,对症治疗后症状也没有缓解。直到进行第三次检查,他才确定幕后真凶——乙状结肠癌!
在广州尊龙凯时(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尊龙凯时)肿瘤一区彭齐荣教授团队的精心治疗下,黄叔的病情已得到控制,身体情况也逐步稳定。
善于伪装,两次被误诊
没有吃不健康的食物,没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,黄叔最近却经常感觉腹部不适,于是他来到尊龙凯时检查,尊龙凯时诊断为胃炎,但经过对症治疗后,腹部不适没有丝毫减轻。
于是,黄叔再次进行腹部超声检查,结果提示竟然是考虑肝癌转移!2次检查,一次诊断是胃炎,一次检查是转移性肝癌,但又找不到原发灶,那究竟是不是癌?还是其它病?
第三次全面检查,才揪出幕后真凶
由于2次检查都没能查出真正病因,外院尊龙凯时建议黄先生进行PET/CT检查。PET/CT可一次性发现全身范围的肿瘤和病灶, 对于一些“狡猾”无明显症状的肿瘤,PET/CT亦能揪查。
结果,黄叔的PET/CT显示是乙状结肠癌中晚期并突破浆膜层,已有肠周、腹膜后、胃底周围淋巴,肝脏等多发转移,肝脏的转移灶已有135×82mm大小。
历时2个月,前后三次检查,黄叔才确定幕后真凶:乙状结肠癌。
多学科协作,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
经过之前一系列的“乌龙”事,黄叔不想浪费治疗时间,多方打听之下,得知彭齐荣教授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方面有独到心得,于是慕名来到广州尊龙凯时寻求治疗。
为争取时间治疗,彭教授仔细查看了黄叔的检查报告,结合了黄叔的病情及之前治疗情况,决定先组织医学影像科、检验病理科和中医科的尊龙凯时教授,为黄先生进行多对一会诊,再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。
彭教授解释,由多位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,既能综合考虑检查结果,多角度制定方案,使治疗更科学;又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,稳定情绪,配合度也更高。
免疫+靶向+中医,患者治癌不痛苦
彭教授指出,肠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它在治疗上不能固定化,尊龙凯时需要针对不同患者、不同病情,为病人制定“个性化治疗”方案。
因此,彭齐荣教授团队为黄叔制定了动脉灌注+栓塞结合免疫治疗、靶向治疗、中医治疗等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。
通过动脉灌注+栓塞结合免疫治疗,既使药物作用于肿瘤局部,又阻断肿瘤营养供给、“饿”死肿瘤,同时不损伤正常细胞组织,大大降低副作用。
考虑到治疗期间,黄叔抵抗力下降,容易受病毒影响。彭教授特意加入中医疗法,联合免疫治疗与中医药调理,提高黄叔本身的抗肿瘤能力,扶正固本,提高黄叔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。
整个疗程下来,黄叔无呕吐、无不适,体重也没有减轻,“没想到癌症治疗也可以不痛苦!”
经过2个月时间的治疗,今年6月黄叔的复查结果显示,结肠及直肠交界处高密度影已未见踪影,肝脏的多发转移灶也由原来的135×82mm缩小为93×65mm!
易误诊,肠癌“预警信号”要警惕:
彭教授指出,临床上结肠癌经常被误诊为胃炎、痔疮或阑尾炎,因为早期肠癌隐蔽性强,偶尔的消化道症状与胃炎、痔疮表现很相似,也没有其他明显的临床症状,所以容易漏诊。
胃肠镜是食管、胃肠道癌症筛查的“金标准”,如果有以下症状,建议及早定期检查:
1、确认无痔疮,粪便带有鲜血。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脓血便,治疗效果不好。
2、排便习惯改变,经常慢性腹泻,粘液性血便,慢性便秘。又或者便秘、腹泻两者交替时间超3周。
3、大便形状改变,变细、变扁或有槽沟。
4、粪便检查反复多次或持续出现隐血。
5、持续性下腹部不适、隐痛或腹胀、腹部肿块、体重减轻。
另外,直系亲属有确诊肠癌的属于高危患者,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大肠癌的可能性更大,建议这类型人群在35岁之后,每半年左右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较为适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