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自闭了”、“我emo了”、“巨丧,只想躺平”......
如今“丧文化”流行用语在网络上流行,你觉得这只是一种“玩梗”,但实际上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。
长期自闭、心情低落也许不是情绪问题,而是抑郁障碍,今天是10月10日,也是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,让我们再次关注抑郁症。
前几天,一则#4岁孩子担心家中变故患抑郁症#的词条#冲上微博热搜,引发网友热烈讨论:
关注:青少年心理问题高发
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《中国青年发展报告》显示,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,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。
除了青少年正经历青春期发育,受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影响以外,专家分析,他们经历人生中多个重大抉择和转折,如中考、高考、参加工作等,面临诸多社会、生活的变化,导致情绪上的波动、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等,都较易诱发抑郁。
值得注意的是,家庭不完整包括父母缺失、离异如新闻中因为父母讨论家庭中出现的变故,都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情绪和心理问题。
无奈:青少年抑郁症被误解、被轻视
然而,社会仍对抑郁症本身的偏见尚存,“青少年”的标签更深误解。有调查显示,81.41%的子女不愿意和父母倾诉,因为即便和父母说出实情,也得不到理解。
“污名化”“青少年标签”等种种误解,使得多数青少年抑郁症被忽视。而这些误解给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带来的伤害,或许不亚于抑郁症本身。
广州尊龙凯时(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尊龙凯时)临床心理门诊李主任表示,比起治疗,预防青少年抑郁更是重中之重,作为父母,应及时、准确地识别孩子的情绪状态。
他指出,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,出现“抑郁”“焦虑”“伤心”等情绪其实很常见。但如果发现孩子长期出现情绪持续低落,兴趣下降、快感缺失,家长就需要注意,孩子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。
4个小贴士,帮助孩子改善情绪困扰
1、及时就医,遵医嘱
抑郁症是精神系统的常见疾病,它可防可治,但需要接受专业的系统治疗,包括药物治疗和持续的心理咨询干预。家长要做的是带孩子及时就医,并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。
2、做好陪伴及安全防范
抑郁症严重时,会出现强烈的应激性反应,可能会做出自伤行为。所以,在孩子治疗期间,父母要尽量多陪伴孩子,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反应。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,带他们出门多晒晒太阳、呼吸新鲜空气、散散步或者进行适度的运动,接触大自然。
3、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
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会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,有好好生活的动力。夫妻间相互尊重、彼此理解、更多支持;亲子间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情感上的支持,理解、包容、尊重和信任孩子。
4、父母情绪稳定是孩子病情恢复的有力保障
抑郁的孩子对环境异常敏感,尤其对身边人的态度和情绪非常在意。这就需要家长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,及时做好自我调整,始终对孩子的成长抱有希望。孩子感受到安全、稳定,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。